千辛万苦站到泰山之巅领略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却被一阵迷雾遮住了我的双眸。若不是遇见那一缕吹风,我恐怕还是当年那个自恃清高的井底之蛙吧
那时的我我,自认为我的文章与众不同,不管是选材还是写作视角都是与众不同的。当老师布置我们写一篇《遇见》的作文题时,我引经据典,浅斟低酌,忙到大半夜,才完成一篇满意的文章。作文本发下来时,我迫不及待的打开本子,期待着那鲜红的“优”与老师朱笔批就的赞美。
然而,印入我眼帘的却是一句“你的文章总让人很迷惑!”一个个鲜红刺眼的行楷字深深地刻印在我的作文本上,也扎痛了我的心。这是为什么呢?我的文章到底哪里让人迷惑呢?您为什么总是不理解我的文章呢?难道都要写成’“俗气的批发货’’吗?我有些愤怒!那不满像一只小兽,怂恿着我推开了老师办公室的门。
我理直气壮的把作文本放在老师面前,满心委屈的问道:“我觉得我写得很好,课本上那些优美的词句我都能够运用到文章中,我努力去炼词炼句。难道还比不上别人写得那些流水账和陈词滥调吗?”老师抬眼望了望我,嘴角一扬,我以为他要跟我承认他的评分错误,他却从手边抽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你的词句很唯美,这是你的优点,却也是你最大的缺点。这个小册子你有空读一读,希望对你的写作方法有所帮助。”老师平静的说道。我最终悻悻的离开了办公室。回到家,我疑惑的翻开那本小册子,一句“宁尝鲜桃一只,不吃烂梨一筐”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清高的认为:老舍在论写作时说的“宁尝鲜桃一只,不吃烂梨一筐”的言论很对,这不就是我一直追求的吗?
再往后翻,我看到了沈括的《梦溪补笔谈》中有关“世之论书者”的一小段。世人认为书法不必有法,而沈括认为这一观点有偏颇。沈括举毛嫱和西施的例子说:两个人都是美人,西施的美是病态美,而毛嫱则是一种素雅美。美的体现是不同的,但手还手、脚还是脚,是不能改变的。
我似有所悟:莫非我所追求的创新是错的?我赶紧又翻了几页,林语堂老先生的话赫然眼前,“没有骨骼的作品,是言之无物,是不值得一读的。”若是想真正提高作文水平就一定先“尽得师法,无迹可窥,然后入神。”方能出文。先前的迷雾逐渐散去,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写作问题所在:我一味的堆砌华丽的辞藻,我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却淡忘了最真的情感才最动人,这样的文章与无病呻吟有什么区别?
清醒过后,我才明白老舍先生的话,鲜桃和烂梨的本质区别不是是否新颖,而是谁能人吃了以后觉得:“这两口还不错呀!”与名家相遇,如春风拂面,吹散了我心底的迷雾。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chuzhongzuowen/5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