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登上春晚舞台的《只此青绿》,无疑是这一届春晚最为出圈的节目。青绿水墨色的服饰,柔中带韧的舞姿,庄重的神情,古典的音乐,让观众忘记台上的是舞者。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向观众们展现来自千年前《千里江山图》所蕴含的魅力。
我第一次了解到《只此青绿》是在《国家宝藏》中,那一次表演的是这部舞蹈剧的最后一段名为“入画”,是作者王希孟最后成画的那一时刻。在整个表演中,我发现我关注的重点不是里面的舞蹈,而是里面即将爆发的情感,是身为创作者在最后时刻的如痴如醉。当剧中王希孟完成画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深入画中,而“青绿们”则向王希孟走去,那个时候王希孟哭了,坐在屏幕前的我也留下了眼泪。这是我第一次在舞蹈剧中共情。没有刻意的炫技,它所有的技巧都藏在每一位舞者的动作与神情中。就像最后的提语“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只此青绿》的创作无疑是成功的,它用现代的舞蹈展现千年画卷《千里江山图》的江山之美。这一种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现在并不少见。早些时候的《国家宝藏》就运用互联网 国宝,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文物走到人们的视野中,之后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让中国文化重新焕生机。重新发掘古代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让这一段时间文化市场出现了一场生机,可反观文化发展,现在的艺术文化好似处于在一种怪圈中。现在看到的作品原创剧本缺少,多为“致敬经典”的翻拍作品或是借某位小说家的作品加以改编,缺少了作为创作者的创作眼光和对事情的深刻了解。
“创新”不一定是要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事物,我们看到的种种创新不过是将每一个元素重新排列组合得到一个新的整体。但最为重要莫过于在探寻创新的过程中,是对于创作的尊重和敬畏。王希孟用他的一生创作了《千里江山图》,首次使用青绿作画,只此一卷,流传千载。后来,我们从中得到灵感,创作《只此青绿》。“只此”二字无疑是对于一位艺术家的一幅作品最高的赞赏。
可相对于“只此”,我更希望的是“百家争鸣”。
原创文章,作者:三人必有我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2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