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坝子雷场上空,炸开一声震若惊雷般的巨响,焦急的呼喊声、紧张的救援鸣笛声随之而来。
周边所有听到这声音的人,无一不感到心惊肉跳,开始在心中默默祈祷。
这不寻常的一声巨响,意味着有深埋在地下的爆炸物被触发了,那样威力巨大的武器必然会带来令人不可想象的伤亡。
刚刚发生过爆炸的雷场还弥漫着硝烟,一位战士仰面躺在地上,血肉模糊——定眼一看,身上的防护服已然被炸毁。
好在他被送到医院还算及时,保住了性命。
这名战士名叫杜富国,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扫雷战士,然而,那一次的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一年他27岁,成为了全国闻名的“扫雷英雄”,荣获了一等功和“八一勋章”,但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双眼和一条胳膊。
那么,一晃四年过去了,如今的杜富国,过着怎样的生活,又得到了怎样的待遇呢?
1935年,一场在遵义召开的会议,成为了我党前途命运上的转折点,遵义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转折之都”,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红色圣地”。
伟大的革命先辈们,在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红色印记,浓厚的革命氛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者。
1991年,一个小男孩出生在这座革命之城,父亲杜俊为他取名为杜富国,盼望着他长大后能够成为富国强民的英雄。
带着这份来自父亲的殷切期盼,杜富国一天天成长起来。
到了入学年龄后,他被送入遵义的皂角小学,这所学校曾是革命遗孤的保育院,十分重视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
自小在如此浓厚的红色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杜富国,早早便立下了报效祖国的志向。
杜富国踏实憨厚并且很能吃苦,动手能力很强的他,初中毕业后听从了家人的建议,学习汽修专业,每天同各种工具机械打交道。
在身边人的眼中,杜富国是个踏实肯干,很能吃苦的年轻人。
汽车维修并不是个轻松的工作,忙活一天下来,身上总是蹭满机油和灰尘,但当其他人都在抱怨这份工作又脏又累时,杜富国却总是笑眯眯地安慰大家。
无论工作多苦多累,他都会一丝不苟地完成,哪怕只是拧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他都会抱以十二分的认真。
凭着这份严谨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杜富国的维修技术,在同龄人中一骑绝尘,拿到了不菲的薪资。
在刚刚迈过成年门槛时,就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是令很多人羡慕的事情,但杜富国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2010年,有部队来到遵义征兵,杜富国听说后十分兴奋,四处打听相关信息,在得知自己符合征兵的条件后,他毫不犹豫地辞掉工作报了名,原来他心中一直都有一个军营梦。
不久后,杜富国通过了考核,正式入伍成为一名军人,跟随部队深入西南,驻守在祖国的边疆,这让他的父亲深感欣慰。
西南边疆有着成片的原始森林,亚热带的炙热阳光落在密林之中,贮藏在树木中的大量水分蒸腾而出,空气里都透着湿热。
那几年的边防部队生活,磨炼了杜富国的意志,让他懂得了军人二字的真正含义,他和战友在高温下站岗,在暴雨中训练,在复杂的丛林中巡逻。
在辛苦执行任务和训练之余,杜富国还一直坚持给自己加练,甚至可以比其他人多练一倍的时间,以此来补齐自己的体能短板。
战友们有时开玩笑般地叫他“拼命三郎”,性格憨直的他只会挠挠头,再附以一个略带腼腆的笑容。
真心挥洒的汗水会浇灌出饱满的禾苗,在不久后的部队考核中,杜富国凭借亮眼的成绩,被选为副班长。
富国这个名字寄托着父亲对于自己的殷切盼望,杜富国也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回应父亲。
在边防部队服役时,杜富国经常跑到他们驻地周边的村镇,帮乡亲们干农活、修家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跑乡镇时,杜富国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周边村子有不少村民都是肢体残缺的残障人士,甚至有一个村子有一大半村民的腿部都有残疾。
出于礼貌,杜国富最初也不敢多打听,直到后来与乡亲们熟络起来,他才得知了其中缘由。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多个国家接壤,蜿蜒曲折的边境线绵延数千里,勾勒出旖旎的风光,令人心生向往。
然而在几十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副光景,久不平息的战火、无情纷飞的枪炮给边境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痛和折磨,好不容易硝烟散去,人民的噩梦却并没有因此终结。
战争造成的创口,会被时间缓慢抚平,但被遗留在土壤深处且威力巨大的地雷却丝毫没有被岁月和风雨侵蚀,在密林之中无声潜伏,给边境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些打仗时留下来的地雷,分布极广且数量众多,村民们和牲畜平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将其触发,被炸死炸伤都是常有的事情。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保护边境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除地雷隐患,我国先后多次组织大规模的边境扫雷行动,排查雷区,清除地雷。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杜国富觉得十分揪心,更加迫切地想要帮助这些百姓,因此在听说中缅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正需要人手后,他积极地报了名。
然而,事情并不像杜国富想象的那样顺利,满怀热情的他在首轮考核中就判了个不及格。
扫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任务,光有勇气和热血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扫雷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充满的雷场中游刃有余。
一次考核的失败并没有击垮杜国富的信心,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将自己的空闲时间,全部用在了应对考核这件事上,废寝忘食地恶补有关扫雷的知识。
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他读书时能够像那段时间一样用功努力,或许早就考上了名牌大学。
杜富国就是这样一个执着的人,对待自己认准的事情,他总是想要做到最好。
在第四次的扫雷考核中,杜富国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以90分的最高分,成功进入扫雷大队,他的战场也从边境山区转移到了雷场。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杜富国在真正踏上雷场时,心中还是不免觉得紧张。
这些看似平常的杂草丛生的荒地,不知道究竟掩盖着多少危险,很可能因为某一次无心的触碰,甚至是一颗自然掉落的果实,就会引发一次剧烈的爆炸,让人无辜丧命。
杜富国和战友们绷紧神经、全副武装,手持不同的排雷工具,一寸寸地进行着排查,不敢放过雷场上的任何一个角落。
这样连呼吸都要小心翼翼地工作,杜富国一做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间,他和队友数千次出入雷场,无数次和危险擦肩,成功清除了数千枚地雷。
渐渐从一个对扫雷毫无经验的门外汉,成长为“人肉探雷器”,职位也从最初的扫雷队员升级为了大队长。
2018年,本该是杜富国离开扫雷大队,转业复员的一年,但他却选择继续留在那里。
面对别人的不解,他说:工作还没有做完,怎么能离开呢?
2018年10月11日,一声巨响突兀地自坝子雷场上空炸开,刺眼的火光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神经,意外发生了。
距离爆炸点最近的扫雷战士艾岩,从周边战友焦急的呼喊声回过神来,便看到队长杜富国躺在距离自己不远处,已经被炸得血肉模糊。
慌乱间,艾岩手脚并用地爬到他的身边,大声呼喊着杜国富的名字,躺在地上的人奄奄一息,无法做出任何回应。
就在几分钟前,艾岩发现了一颗半裸露在土壤外的手榴弹,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给了杜富国。
杜富国听后心头一惊,因为发现手榴弹便意味着,在它的下面埋着一个雷窝,即便是对于有着多年排雷经验的老兵来说,也是非常棘手的情况。
几乎只是一瞬间,杜富国便伸出手将艾岩拦在身后,目光坚定地对他说:“你退后,让我来。”
而后他动作麻利地蹲下去,开始用工具一点点扫除覆盖在那颗手榴弹上的泥土,艾岩在不远处紧张地观察着,连呼吸都不自觉地屏住了。
但意外就在眨眼间发生了,艾岩只记得有轰的一声巨响,伴随着强烈火光扑面而来,一下子夺走了他的意识,待他回过神来时,杜富国已经浑身是血地倒在眼前,身上的防爆服也被炸得粉碎。
万幸的是,杜富国在被送往医院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后保住了性命,但由于他距离爆炸太近,他的双手和眼睛都没能够保住。
他的家人在听闻这个噩耗后匆匆赶来,当看到杜富国浑身缠满绷带地被推出手术室时,就连一向情绪内敛的父亲,都难以忍住悲痛的泪水。
整整昏迷了八天后,杜富国终于醒来了,守在他床边的父母和妻子将他围住,眼中半是惊喜半是担忧——既因为他度过危险期而高兴,又怕他难以接受自己失去双手和双目的事实。
但杜富国的表现出人意料,他的神情有片刻的迟疑和局促,但情绪十分平静,仿佛早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果,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情绪崩溃的迹象。
只是在面对家人和战友的关心时,他问了一句:我的眼睛是不是看不见了?
如此过于平静的语气,在他人看来就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反而让他们更加不知所措,病房中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最终还是杜富国开口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对众人说:“其实在爆炸那一瞬间,我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能够捡回一条命已经很幸运了。”
扫雷大队的领导,在听说杜富国已经脱离危险之后,亲自前往医院为他送去了一枚一等功勋章,以此表彰他的英勇,肯定他多年来在扫雷工作中的出色表现。
部队也为他安排了最好的医生,甚至还为他请来了心理医生,希望能够减轻他心中的阴影,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一向乐观积极的杜富国,这次也没有辜负亲人和战友们的期望,十分积极地配合着医生的治疗,并且每天都坚持康复训练。
那一次的意外虽然夺走了他健康的体魄,但却无法击垮他坚强的灵魂。
2018年,27岁杜富国因在扫雷行动中表现优异、贡献突出荣获一等功和“八一勋章”,还受到了来自习主席的嘉奖。
在表彰会上,杜富国一如往常一样,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精气神十足地站在众人面前。
部队领导为他戴上象征着荣誉的勋章后,在众人如雷鸣般的掌声中,他举起空空的袖管,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国家承担了他治疗和后续恢复阶段的费用,并且将按照规定终身供养他,除了他的正常军衔薪资外,还会每年给予他八万元的抚恤金,保障他的正常生活。
考虑到杜富国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还破例将他的妻子王静特招入伍,对他们一家人都给予了尽可能的照顾。
2018年年底,感动中国组委会将他选为当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的英勇事迹因此被更多人所知晓,被写成一篇又一篇动人的文章流传。
鲜花和关心自全国各地涌来,媒体们更是争先恐后地想要对他进行采访,那一场意外仿佛彻底改变了杜富国的人生,让他变成公众眼中的“排雷英雄”。
但在杜富国自己看来,除了身体上的变化所导致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外,他和从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依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军人。
虽然身体不再健全,但他却不想成为只能依靠别人的累赘,因此他认真配合医生的治疗,认真地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
杜富国又像从前每一次追逐自己心中的目标那样,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来训练自己,他带上为他特制的假肢和工具,笨拙地练习着从前那些毫不费力的动作。
他艰难地控制着自己的肌肉,慢慢颤抖着拿起勺子、拿起笔,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负伤后的杜富国本可以选择退伍回乡,但骨子里刻满了自强的杜富国不愿就这样被国家无偿地供养,他做不到心安理得地享受那些优厚的待遇 ,因此他开始寻找全新的生活。
他除了通过康复治疗训练自己的自理能力外,还从零开始自学了盲文,甚至重新拿起了书本,学习自己已经落下多年的文化知识。
“虽然我的眼睛不见了,双手也被炸掉了,但我还能说话,能表达。”
杜富国在经过认真地思考后,为自己选择了一片能够施展才华的新天地,他成为了部队广播站的一名广播员。
再次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部队中,杜富国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我并不是什么英雄,把我当成一个正常人、一个普通士兵看待就好。
2020年8月,杜富国成为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的播音员。
如今,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固定的时段进行广播,他会通过广播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通过乐曲向战友们传递乐观励志的精神。
他每天都会精心准备广播的内容,仔细研究战友们的喜好,认真准备好一篇出色的广播稿,想要用自己的声音传递更多的力量。
这样一番努力下,他的节目 “南陆之声”备受欢迎,尤其是他在广播中给大家分享的自己的故事和心得,每当他充满力量的声音在广播喇叭中响起时,战士们都会觉得自己备受鼓舞,疲惫也都一扫而光了。
每个清晨,每当熹微的晨光洒满大地,杜富国便会熟练地拨动按钮,悦耳的广播声在军营中如约响起,一个个充满鼓舞力量的音符顺着旋律缓缓流淌开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那些曾经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方的光。”
2022年9月1日,又一年的开学季来临,杜富国受邀录制了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在节目中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新时代学子奋勇争先。
“你退后,让我来。”
这简单却掷地有声的六个字宛如一声嘹亮的号角,奏响着新时代的战歌,充分诠释着军人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的精神。
从入伍成为军人的那一天起,杜富国始终在用自己的行动彰显着一名新时代军人的高尚品格,传承着深深刻入他血脉之中的红色基因。
只有像这样有灵魂、有勇气、有本领的英雄,才担得起荣誉和勋章,配得上掌声和欢呼,对得起鲜花和称赞。
原创文章,作者:妙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2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