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的意思(通晓天下大道理) -九游会国际

摘 要

格物致知,对这个词的理解,朱熹和王阳明,有着很大的分歧。而这种分歧的背后,是王阳明、朱熹对成圣之路的方法论的分歧。

王阳明和朱熹,隔着342年。这场对儒家经典的跨时空学术之争延续到今天,至今人们对格物致知的意思依然没有明确,或者说,也无需明确。但是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更喜欢王阳明的观点。

我们每天面对着庞杂的信息,它们从各个终端来到我们的眼前,碎片般的漂浮物,如同地球外太空的垃圾,不仅阻碍我们见到真实的世界,还塑造着一种混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这个时代中,从喜怒哀乐的小情绪,到对成功、失败的理解,再到对生命目标的追求,都是飘忽不定的。

我们被与我们无关的信息刷屏,每天花五六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茫然而焦虑地盘手机,试图通过信息的扩充来获得无用的安慰。虚拟的体验,不断侵蚀真实的感知,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糟。所以,这个时代更需要一个王阳明来提醒我们,人的内心本来是完善的,当我们拨开那些多余的遮蔽和纷扰,大胆地去伪存真,就能获得更有质量的生活乃至生命。

这或许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格物致知吧。

很多人对“格物致知”的理解有误

文 | 许伟明

格物致知,究竟是什么意思?

读书,最好去读最初的文本,否则会带来费解乃至误解。通常,我们认为读翻译作品的时候容易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不同语言之间,几乎没有含义完全对应的词句来一一匹配。但没想到的是,这种打折扣的阅读体验,更容易在引经据典的文本中遇到。很多词句大家用多了,这个被引用的经典变得耳熟能详,被继续引用时人们便懒于再去追寻其本意。但一旦你读最初的文本,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最近读王阳明的《传习录》,经常遇到的两个词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我发现,这两个词的本意和我们平时从字面理解的,有着很大的不同。望文生义、先入为主、以讹传讹,阻止着我们接近这两个词的真实内涵。本文只说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意思(通晓天下大道理)

格物致知,这个词来自《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概今天的人,知道“修齐治平”的多,而知道“格致诚正“的少。)这八个词,被统称为八目,纲举则目张,它们是《大学》的八个重要的词眼、条目。

《大学》中的八目,基本概括了儒家的三观,并给出了成为“圣人”的方法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说的是对自身道德的存养,齐家、治国、平天下,超乎了个体,将个人道德外延,进入到家庭、国家、天下等更大的维度上。从个体到世界,从个人道德至天下大德,一步步地递进,儒家思想藏不住政治的野心。

格物致知的意思(通晓天下大道理)

那么格物致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通常,我们是这么看的:格物,就是对事物进行研究探索;而致知,就是得到一种知识,甚至一种智慧。如果这么看的话,我们观察一棵小树的生长,然后知道了小树生长规律的知识,就完成一次格物致知了。

鲁迅也是这么理解的,他的《伪自由书·透底》这么写到,“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我猜想,在鲁迅的这个语境中,格物就是研究开水壶的蒸汽,致知就是造汽车。

不管是看小树苗生长,还是看蒸汽,都是今天最常见的科学思维。这种理解丰富了格物致知这个词的含义,却也阻碍了我们理解它的本意。一旦我们把这种理解放在《大学》的语境下,你会发现那是行不通的。

试想一下,如果依照通常的理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岂不就能成为品格高尚的君子了吗?但他和治国、平天下有什么必然联系呢?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不缺高智商的人渣啊!难道孔子、曾子会这么盲目,竟不知道知识渊博和品格高尚并无因果关系?不是的。

儒家思想被称为圣学,其宗旨是要通过学习儒家的思想,去提升个人道德水平,进而去拥有治理一个地区的能力,乃至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既然儒家怀揣的是“内圣外王”的理想(或者说野心),而《大学》又是儒家思想中如此重要的典籍,显然不会仅着眼于教人去做科学小实验的,而会关照一个人的道德、一个国家的制度等。

“成圣”之路,朱熹做“加法”,王阳明做“减法”

但“成圣”的道路,不同时代的儒家,或不同的思想大家,他们之间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是朱熹和王阳明之间的分歧所在,并集中体现在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分歧上。朱熹认为,成圣之道要穷尽万事万物之理,而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是圣人,只要不断祛除蒙蔽内心的东西,重新恢复人心的初始状态,自然就成圣了。

简单来说,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成圣之道就要向人心外探索“理”,不断做加法;而明代心学家王阳明认为,心本来就有完备的“理”了,不要向外求索,而要向内求,做减法,不断地发现和去除不良的欲望,存样原本优良的品性,那就对了。

在朱熹、王阳明之前,另一位重要的理学家是北宋的程颐。程颐认为,“知者吾之所固有”,而“致知在格物”。意思是,人本来内心是有“知”的,但要致知,非通过格物不可;格物就是“穷理”,大概是说探索一切事物的“理”直到尽头。穷了理,自然就“致知”了。

朱熹、王阳明都深受程颐的影响,他们继承了知是人所固有的观点。但对于何为格物、何为致知,却有着很大的分歧。

格物致知的意思(通晓天下大道理)

朱熹继续发扬了程颐的观点,他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他的意思是,人的心灵都是有知的,而万事万物也都有一个“理”,要对外穷尽这个理,才能对内发掘那个“知”。

王阳明对此有不同意见,旗帜鲜明地反对朱熹。他说,人的心灵都有“知”,这是对的,他还特别提出,知就是良知,就是知行合一。但要说万事万物有“理”,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为什么错呢?因为理根本不在于万事万物上,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头。每个人的心,就是完善的理。也就是他所谓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格物致知的意思(通晓天下大道理)

王阳明和朱熹,隔着342年。而这场对儒家经典典籍的跨时空学术之争,到今天还没有最终的答案,人们至今对格物致知的意思依然没有明确,或者说,也无需明确。但是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更喜欢王阳明的观点。

我们每天面对着庞杂的信息,他们从各个终端来到我们的眼前,无数碎片般的漂浮物,像地球外太空的垃圾,不仅阻碍我们见到真实的世界,并且还塑造着一种混乱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在这个时代,从喜怒哀乐的小情绪,到对成功、失败的理解,再到对生命目标的追求,都是飘忽不定的。

我们被与我们无关的信息刷屏,每天花五六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茫然而焦虑地盘手机,试图通过信息的扩充来获得无用的安慰。虚拟的体验,不断侵蚀真实的感知,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糟。所以,这个时代更需要一个王阳明来提醒我们,人的内心本来是完善的,当我们拨开那些多余的遮蔽和纷扰,大胆地去伪存真,就能获得更有质量的生活乃至生命。

这或许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格物致知吧。

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3901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16日 12:17
下一篇 2023年2月16日 12:28

相关推荐

  • 安慰朋友的话18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1. 朋友,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但是请相信,黑暗总会过去,黎明就在前方。   2. 别担心,我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我们一起度过这段艰难时光。   3. 嘿,你知道吗?有时候哭出…

    2024年8月20日
  • 打动女孩子的话20句,句句撩心,套路满满

    1.你开心的时候,我的心情艳阳高照;你悲伤的时候,我的心情雷雨交加。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愿感受你所有的感受。 2.人世间纵有风情万种,我却情有独钟。只要我的心还在跳,它便是因你而跳。…

    2024年8月9日
  • 孔子名言名句10句,句句精辟

      孔子经典名言语录之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是一开头就给咱们发了个大招。讲的主要是孝。   你看看如今的人啊,总以为只要养活了自己的父…

    2023年3月13日
  • 七夕文案简短20句,天上鹊桥,人间乞巧

    1、爱你,不止七夕,更是朝朝夕夕,不止今日,更是日复一日。 2、七夕良辰,佳人相伴,银河清浅,岁岁年年,愿故人如初,深情不减。 3、鹊桥花月下,心惜缱绻情,无论七夕朝夕,只想和你一…

    2024年8月10日
  • 韩寒语录11句,句句有思考,值得一读

    1、机械的劳动,无望的未来,很低的薪水,但去了别的地方薪水更低。——韩寒 2、“虚惊一场”这四个字是人世间最好的成语。——韩寒 3、我最恨的不是被骗了,而是刚开始信任一个人就被骗了…

    作文素材 2024年7月26日
  • 关于宽容的名言15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   3.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   ——(法)…

    作文素材 2024年9月3日
  • 出塞王昌龄(原文、译文及赏析)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0一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边塞诗人。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

    作文素材 2023年3月3日
  • 夸人的话10句,让你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1. “你的笑容比巧克力还要甜,每次见到你,我都忍不住想多咬一口幸福。” 2. “你就是那个能让整个房间的温度上升的人,你的存在就是一种热量源。…

    2024年7月25日
  • 冬至阳生春又来是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

    冬至阳生春又来上一句: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出自《小至》,作者唐代:杜甫,全诗内容为: 《小至》唐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作文素材 2022年12月26日
  • 惊蛰文案10句,惊蛰春来,万物新生

    1、惊蛰,人间回暖,其实暖,一直都在。 2、不期春雨,不待春雷;共克时艰,必迎春天。 3、如蛰虫破土,蓄势待发。 4、惊蛰,春雷乍响时,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健康。 5、一声春雷惊蛰始…

    2024年9月2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