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讲堂为学堂的改革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会自学,或者自学费时低效现象。比如学生自学一篇课文,如《陈涉世家》,居然花费五个课时。学生学得累,收效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一学生没有自学的基本能力。长期习惯了接受式学习的他们,忽然自学只能左顾右盼,徘徊不前,尤其是本来就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更是望而生畏,裹足不前。
怎么办?我在思考,这时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可否打个梯子,让学生扶梯而上呢?
怎样的梯子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呢?
和学生一起学,陪伴着学生学何如?
解决策略:
分步实施,各个击破,循序渐进……
第一步:教师助学,师生同学。
把学生带入自学的情景中,让激情荡漾开来。开始学《唐雎不辱使命》了,给他们鼓劲加油。
先让学生穿越进入那个六国纷争的时代,让他们设想秦王如果要拿十倍的土地易安陵你怎么看,怎么应对?让你作为使臣面见秦王,你将会如何应对?请同学大胆猜想,与老师一起边学边思。学生果然脑洞大开,积极参与了进来。然后老师慢慢撤出,让学生不知不觉介入独立思考之境。
效果: 一节课,一篇文章,翻译,朗读,问题思考,任务全部完成。下课时,每个孩子满脸幸福。
第二步:生生互学,待机而练。
在老师的协助下,学生产生了独立学习的成就感。但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学能力,于是老师趁热打铁,让他们两两齐学,互教互学,互答互查等。在消化吸收后,再进行限时练。这次小改革,成果喜人,100分的题,全班只有两个学生不到90分。全班欢呼,情绪激奋。
第三步:渐次放手,小试身手。
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开始小放手。如让学生独立自学几首小诗,专项研究一类题型……待学生得法之后,再渐渐进入独立学习阶段。这个过程大约需要过渡1~3个月。因学生固有水平而异。
第四步,独立学习,智者加速。
待学生进入完全独立学习阶段,要防止快车等慢车现象,这样可以给学生大块时间自学,老师再为学生储备不同梯度的题,以满足不同需要。
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必备能力之一,教师务必细心培养,才能形成。如果急于求成,一开始就大放手,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当然对于水平高的学生,或已经具有自学能力的学生,就不必如此了。
在变“讲堂”为“学堂”的改革中,自学能力培养,真的不容忽视。如果第一步走不坚实,就很可能出现再回头现象。
原创文章,作者:妙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3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