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师,教师节快乐!读了近十年书,您是对我最严厉、最负责的老师,也是最关心我的老师!我能考上安乡五中都是因为您的鼓励和严格要求,谢谢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我最深的感激之情,愿您永远健康、快乐!”这是教师节那天,今年毕业的学生刘名发给我的祝福短信。看着这条短信,以往的一幕幕不禁浮现于脑海。
2018年下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188班的班主任。开学那天,一个孩子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皮肤被晒得发黑,上身一件t恤已经分不清是白色还是黄色。报名时怯怯地望着我,声音小得几乎只能自己听到,报完名后找了一张最靠后的座位坐了下来,他就是班上倒数第五名的学生刘名。
后来,我发现他学习很不专心,虽然不和其他同学讲话,但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发愣。找他谈话,他说听不懂。我询问其他的老师和住在他家附近的学生,陆续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刘名出生前两个月,在外地打工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而且连肇事司机都没有找到。而他家里又有一个驼背的奶奶和患病的爷爷。刘名出生后不久,他妈妈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外面打工,他就由外公外婆接去抚养。
为了了解更具体的情况,我利用周未去他家走访。真的是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爷爷奶奶家条件差,外公外婆家条件也让人心寒:一间早已破败的砖瓦房中除了一部电视机是好的就再也找不出一件像样的物件了!堂屋里唯一一张吃桌子,腿还是用木棒绑住的,房间里的“床”是用木板搭起来的……他外公外婆跟我说:“我们也就是不让他饿着,其他的也没办法管他了!这孩子小时候很聪明,可是现在特别贪玩,成绩很差!老师,您要帮我们管管他啊……”
了解情况后,我为刘名开起了“处方”:
学习上,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每天默写三五个英语单词、做一道数学题、背诵一段课文……开始他完不成,我就在下课的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过关,不完成任务就不让他休息,他知道偷懒是行不通了,就慢慢开始主动完成起任务来。我还给他安排了一个专门的“小老师”,想不到期中考试时竟然上升到了班上二十七名。有时,他会打退堂鼓,我就告诉他: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切不可半途而废。
转眼秋去冬来,孩子们都穿上了暖和的新棉衣!那天,我看到刘名穿的旧棉衣腋窝处竟然有很大一处发了线缝,我把他喊到房间,找出针线给他缝好让他穿上。“老师,您真好!”说实话,我没想得到孩子的感谢,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做母亲的人的最正常的反应啊!听到这孩子说这句话时,我竟然有些感动了:原来,老师的一个小小的,看似很平常的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的。我想着给孩子买一件新棉衣,可是自己的条件也不是很好!正好那年冬天,有的老师捐出了一些不穿的旧衣物,我挑了一件成色较好,又很暖和的羽绒服。为了不让他觉得尴尬,我又利用周末给他送到家里去。后来我看他穿着这件棉衣过了三个冬天。
有人说帮扶的最高境界不是给予,而是引领。刘名家庭贫困,确实需要帮助,但我觉得他最需要的是精神和志向方面的引领。刘名的命运是坎坷的,这一切都无法由他自主控制。但人是在不断地与困难、挫折、矛盾和失败斗争的过程中长大的。我经常跟刘他谈心:“孩子,没有任何人能够帮你成长,像你这样的家庭,最需要的就是自己的努力。只有给自己确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才会不断进步!”我拿海伦.凯勒的事例鼓励他,甚至现身说法,把我自己小时候因为母亲早逝、家庭贫困而努力学习、考上师范的经历跟他分享。渐渐地,我从这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以前所没有的光彩了,我想那应该是一种希望之光。
成长是需要书籍的润泽的。刘名没钱买书,我就把一些我读过的书送给他,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底两万里》……而作文书是最多的。每每看到其他学生在操场上疯跑,而他却安静地坐在自己的课桌前看书时,我都觉得特别开心。
是孩子就不可能不犯错误。有一天,宿管员告诉我,刘名在晚寝时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玩手机(手机是另一个学生带来的),我很生气,气他不遵守纪律,气他不争气。于是,我罚他在操场上跑步,又让他在全班学生面前做检查,然后再面壁思过。后来他在跟我认错时说:“老师,对不起,我不是人,您对我那么好,我还给您添麻烦,给班级抹黑,您狠狠地罚我吧!”看到他认错时的态度,我跟他说:“玩手机并不是什么天大的问题,关键是你晚上没有休息好,白天哪来精神听讲?况且自己没有手机,还要蹭别人的手机,多没面子!人就要有志气,自己没有的东西,就要凭自己的努力挣来,而不是蹭!”
时间过得很快,当听到刘名考上了安乡五中时,我觉得我用严和爱为这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我感到欣慰。这孩子今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孩子!
从教三十多年,我教过的学生很多,我知道这些孩子并没有成名成家,也都不是特别有钱,但没有一个学生违犯过社会法律。走在路上,经常会碰到我以前教过的学生,虽然我已经记不起他们是谁了,但他们总会开心地跟我汇报他们的现状。有的家长会很感激地说我对他的孩子很关心,要求很严格。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个幼稚的想法;用宽容对待学生成长中的不足;用发展的眼光期待他们的成长。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工作的信条!
原创文章,作者:妙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zuowensucai/5472.html